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峰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AI+ 正文
发私信给刘伟
发送

0

这家AI医疗创业公司是如何用糖网筛查“征服”近300家医院的?

本文作者:刘伟 2017-11-04 06:48
导语:如果把人工关在象牙塔里不用于实践,那么它永远只是一门学问。

这家AI医疗创业公司是如何用糖网筛查“征服”近300家医院的?

“如果把人工智能关在象牙塔里不用于实践,那么它永远只是一门学问。我们可以发论文,但却无法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加入上工医信之前,康宏博士已经在IT学术圈耕耘了近二十年。康宏博士是大数据和机器学习领域的专家,主持和参与了国家基金课题和多项国家863课题。但他不满足于仅仅做几个项目,而是希望能将技术产业化落地,从而帮助和影响到更多的人。

所以当高中同学——时任上工医信副总经理的王智君找到他,提出用人工智能做糖网筛查时,他很爽快地就答应了。

为何选择在眼科领域创业?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2017年3月发布的数据,目前我国糖网病在糖尿病罹患人群中的患病率为24.7%~37.5%,病程越长,患病率就越高,病情也越重。

另外,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统计结果,截至2015年,我国糖尿病患者约1.1亿人,按此推算我国糖网病患者约有2700万人。

虽然近年来国内医院开展糖网筛查的意愿都很强烈,而且糖尿病相关的诊疗指南也明确要求进行糖网病筛查。但实际情况是糖尿病患者平时在内分泌科进行控糖管理,内分泌科的医生不具备阅片能力,而眼科医生又忙于眼科疾病的治疗,无暇顾及。加上患者的筛查意识不足,我国糖网病的筛查率普遍不足10%,部分地区甚至不足5%。

在康宏博士看来,用人工智能做糖网筛查是一件既能将自己熟悉的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应用,又能真正替政府和医院解决痛点的好事情。无论从社会经济效益还是个人社会责任感的实现来讲,都值得一试。这和上工医信CEO季鑫创办这家公司之初的想法不谋而合。

康宏博士向雷锋网介绍道,上工医信之所以选择眼底筛查作为创业方向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创始人季鑫创立上工医信之前在诺和诺德从事糖尿病相关药物的市场工作,深知糖网筛查的重要性。如果能够通过筛查及早发现和诊断糖网病变,病人就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减少失明的几率和后期治疗的费用。

另一方面,视网膜是唯一在活体上能够观察到血管的组织。通过观察血管的直径、颜色等特征的变化,再结合其他指标,就能够对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肾病等多种疾病进行衡量,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同时,眼底图像的获取条件也相对宽松。通过一台免散瞳的眼底相机,就能轻松采集到较高质量的眼底图像,在项目的推广实施方面具有优势。

如何保证AI诊断的安全性?

上工医信将首发产品的定位是医生的助手,给内分泌科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人工智能给出一份筛查报告。内分泌科的医生不能专业地阅读眼底图片,我们的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内分泌医生判断病人是否患有糖网病,病情有多严重,需不需要转诊给眼科。 ”康宏博士对雷锋网解释道。

但是只做诊断就能完全规避医疗风险吗?人工智能是否会出现误读或者漏读呢?对此康宏博士解释道;“我们目前算法的敏感性非常高,如果病人已经出现了病征,通过系统和人工的双重检测,可以实现绝对不会漏掉一个有病的病人 。对于一些质量很差,甚至根本看不清的眼底图像,系统会自动转到质控环节,由三甲医院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对其进行评判。”

上工医信的AutoEye筛查系统对眼底图片进行自动分析处理后会形成一份报告,回传到医院的电脑端,供医生参考。报告中既有对病灶的定性,也会对病灶进行定量分析,标注出病灶的部位、数量、面积等信息,并依据这些结果将患者归类。

这家AI医疗创业公司是如何用糖网筛查“征服”近300家医院的?

快速商业化的“秘诀”何在?

目前,上工医信的糖网筛查产品“慧眼糖网”已经在近300家医院投入使用,包括近100家的全国三级医院,覆盖了全国20多个省份。医院只要配备了免散瞳眼底相机,即可接入上工医信的智能筛查云平台。技师为病人拍摄眼底图片后上传到上工医信的智能筛查云平台,系统自动分析计算后生成筛查报告,在医院即可直接打印。

康宏博士向雷锋网介绍,目前上传到“慧眼糖网”平台的眼底图片有15%是不合格的。眼底图片不合格的原因非常复杂,设备的质量、照相人员的手法,以及照相时的环境都会影响到眼底图片的质量。为了保证获取高质量的眼底图片,上工医信还会为合作医院的护士提供培训和操作手册等服务。

上工医信的商业化进度保持地不错,这一方面得益于上工医信前瞻性的布局。早在2014年7月,人工智能浪潮还没有掀起的时候,上工医信就已经开始了行业布局。

另一方面,上工医信拥有一支多学科融合的技术团队。据康宏博士介绍,目前上工医信的技术团队中拥有医学和IT专业背景的人才比例为3:7。医学专业背景的技术人员主要负责需求调研和验证,IT人才则负责具体算法和功能的实现,彼此分工明确,同时又合作无间。

上工医信的高管团队中不少都拥有医学专业背景和医疗行业从业经验,比如CEO季鑫为临床医学专业毕业,CMO甄毅为眼科医学博士,副总经理王智君为临床医学专业。此外,上工医信还和国家眼科工程中心(同仁医院)合作共建了“眼病智能诊断联合实验室”,引入了更多眼科专家的助力。

“要把人工智能应用到日常生产当中,产生经济效益,就必须有跨学科的人员和团队。”康宏博士说道:“我们的技术开发方向并非来自于几篇论文,或者我们自己的空想,而是源于临床医生的实际业务需求。汇集需求之后,我们会和临床专家一起进行分析和判断,并与IT技术人员沟通交流,最终确定产品研发方向。同时,IT技术人员取得一定的成果之后,也会让临床专家帮助分析和判断,这在医学上是否有实际意义。正是在这种相互学习帮助和磨合的过程中,上工医信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飞速的成长。”

未来如何应对挑战?

康宏博士介绍,除了糖网筛查,未来上工医信还将围绕眼科推出更多的产品,比如将于明年推出的“慧眼青光眼”“慧眼白内障”等。此外,预计在2019-2021年,上工医信还将围绕慢病管理推出“慧眼冠心病”“慧眼脑卒中”“慧眼肾病”等针对心脑血管慢病的新产品,搭建基于AI的慢病管理平台。为病人提供筛查—预防—诊断—治疗—长期管理的全链路治疗方案。

凭借创始人团队的800多万启动资金走到现在,上工医信已经迈过了最艰难的门槛。6月份,上工医信获得了来自KIP韩投伙伴和德摩资本的千万级人民币Pre-A轮融资。有了资本的助力,上工医信未来的发展之路势必会走得更加顺畅,但挑战并不会就此消失。

近两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医疗+AI领域变得十分火热。形形色色的AI医疗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与此同时,飞利浦、GE、西门子等传统大型医疗器械厂商的跨界竞争也如犹如一柄利剑,时刻高悬在AI医疗创业公司的头顶。

不过对于上工医信未来的发展,康宏博士表现得十分乐观。他认为在AI医疗领域,企业的先发优势很重要。这种优势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变得难以逾越。上工医信目前已经拥有了近300家合作医院和超过25万张眼底图像,而且图像的数量还在以每个月6万张的速度快速增长。对于AI医疗企业来说,医疗数据无疑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基于这些数据,上工医信可以不断对产品进行升级迭代。

对于医疗器械厂商的跨界竞争,康宏博士认为不必过分担心,因为医疗市场很大,每个企业的侧重点和优势不同。他说道:“现在生产免散瞳眼底照相机的跨国企业佳能、拓普康等,都是上工的紧密合作伙伴。”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分享: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请填写申请人资料
姓名
电话
邮箱
微信号
作品链接
个人简介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验证邮箱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请验证您的邮箱
立即验证
完善账号信息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设置密码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立即设置 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