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峰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医疗科技 正文
发私信给张驰
发送

3

乔布斯对医疗的遗愿,体现在三个“Kit”、一位90后女性和一只表

本文作者:张驰 2016-11-29 22:37
导语:从软件Healthkit,到硬件Apple Watch,再到人才招募,苹果在医疗领域的步伐很坚实。

乔布斯对医疗的遗愿,体现在三个“Kit”、一位90后女性和一只表

2011年,苹果公司前CEO史蒂夫 · 乔布斯因胰腺癌病逝。

今年5月,《时代》杂志报道称,苹果对医疗领域的重视以及Apple Watch手表的诞生,起源于乔布斯与癌症的持久斗争。

在治疗过程中,乔布斯发现,美国的医疗体系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他希望所有苹果用户都能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纽约时报也报道称,乔布斯病逝前,对用于监控他治疗效果及健康的系统深感失望。因此,用技术手段改进医疗体系的缺陷,提高用户的健康水平也成了苹果公司的目标。

与此同时,关于苹果开发可穿戴设备的谣言也始于2011年。当时的消息称,苹果会推出一款新设备,它可能是iPod的变种,拥有曲面屏,可佩戴在用户手腕上,并整合了Siri。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2015年Apple Watch正式发布,这是一款苹果有史以来最贴近人体的设备。

2011年到2014年,对于一个或多个产品从立项到开发完成应该是足够的。自乔布斯病逝以来,苹果的医疗健康项目发展速度加快,并在2014年逐渐迎来井喷。从软件到硬件再到人才,苹果所做的事称不上颠覆,便确实让我们看到了医疗这一传统领域变革的可能。

例如,2014年发布的HealthKit使开发者能开发医疗监测软件,之后发布的ResearchKit有助于进行大规模医疗研究。

软件:循序渐进的三大“Kit”

乔布斯对医疗的遗愿,体现在三个“Kit”、一位90后女性和一只表

最先登场的HealthKit

2014年6月的年度开发者大会WWDC上,苹果推出了一个新的移动应用平台,而彼时苹果在医疗上的动作还不频繁,据称能记录健康数据的Apple Watch,仍被谣传为iWatch。

这一新的平台可以收集和分析用户的健康数据,并结合接入第三方设备的方式,了解用户的心率、卡路里消耗、血压、血糖、胆固醇等数据。它就是HealthKit。

或许更重要的是,HealthKit还定义了一种数据分享标准。苹果给人的印象是封闭的,但同iOS 8一起,HealthKit自一开始就是开放的。苹果软件工程高级副总裁Craig Federighi称:“现有健康应用的数据都是孤立片面的,用户无法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全面的了解。”苹果希望用自己的健康平台,将所有健康数据统一起来。

而HealthKit结合Health应用,则能成为个人化的数据收集中心,任何能监控个人生物计量信息的第三方设备在经过认证后,都能接入这一平台。美国医院之间,现在可以实现区域医疗,达到数据共享,统一数据接口,进行相互间的数据访问。但苹果的心显然更大,它希望医疗领域更全面的信息共享。

2015年初,有600多个开发商将HealthKit整合到了自家的健康应用中,其中包括了医疗机构梅奥诊所,可穿戴设备品牌耐克Fuelband和三星Gear Fitd等,而用户也能通过Health应用查看这些数据。

如果有一个HealthKit必须首先发布的原因,那就是它是苹果其它医疗健康项目的基础,是硬件所收集到的数据的载体,又是其它服务的数据来源。

乔布斯对医疗的遗愿,体现在三个“Kit”、一位90后女性和一只表

不辱使命的ResearchKit

对于可穿戴设备的一大诟病是,数据不精确且没什么用。很多手环、手表用户的一大感受是,除了在朋友圈晒图争排名,走了多少步到底代表什么呢?专业的事就交给专业的人,苹果于是再进一步,推出了面向医疗研究的ResearchKit平台。

雷锋网曾报道,ResearchKit可以让研究人员利用了iPhone自身的传感器功能,跟踪、测量并记录病人数据,从而不受时间和场地限制,实时接受病人产生的客观数据,并为医学研究所用。

Researchkit有三类模块,分别是“情况调查”、“知情同意”和“活动任务”,并可在三者之上衍生出个性化的应用模块。最大的亮点是活动任务模块,它通过半控制方式,请病人参与并完成具体动作后,由iPhone的传感器自动收集数据,再传回研究人员。

对于ResearchKit的初衷,苹果COO Jeff Williams曾经表示,是因为现在的医学研究有几个缺点:一是参加实验的志愿者难招募,而这又是走向临床必需的;二是调查数据偏主观;三是不频发数据收集困难;四是单向沟通。

苹果的想法也很简单:已经售出7亿多台设备,每一台都可能成为数据采集中心,记录用户的健康数据。如果让这一庞大的群体参与到医学研究中,会发生什么呢?

ResearchKit就是一个超级研究招募和数据收集渠道。一个有意思的数据是,根据彭博社报道,在ResearchKit(连同最初的5个应用)正式发布后不到24小时,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一觉醒来发现,有近11000人通过苹果平台注册了他们的心血管研究,这让他们十分震惊。

发布之初,苹果还同时公布了与全球权威机构合作研发的ResearchKit首批五项app应用,雷锋网对此有过详细介绍。这里就包括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合作的,针对帕金森的mPower应用。

在健康界的一篇文章中,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陈彪表示,对mpower所在ResearchKit平台而言,其预期效果是非常好的,“它真正启动了移动医疗,这让大家真正意义上知道了什么是移动医疗,这之前的很多移动医疗都仅仅在关注方便,没有核心角色医生参与的移动医疗没有触动行业的‘痛点’。”

ResearchKit毫无疑问是成功的。

乔布斯对医疗的遗愿,体现在三个“Kit”、一位90后女性和一只表

更进一步的CareKit

今年3月的春季发布会上,苹果正式发布Carekit。它与ResearchKit类似,开发者都可以基于此,开发自己的健康应用,但前者还可以用于治疗过程,更像是后者的延伸。

同样是Williams在发布会上表示,CareKit作为一个新的开源软件框架,不仅能作为医学研究人员的工具,也可以被患者所用,记录自己的治疗过程。医生可以在需要服用药物或运动时发出提醒,而患者也可以随时随地更新自己的状况。苹果对它的描述是,“帮助你更好地掌握并管理自己的病情”。

苹果还在发布会上展示了CareKit的一个应用程序范例,它可以帮助帕金森患者追踪每日需要服用的药物。同样,iPhone与Apple Watch的数据可以被患者和医生所用,帮助调整治疗计划。

从数据平台,到数据获取与分析,再到对患者做出干预,苹果验证了其软件平台在医疗中的实用性。虽然它们还不能完全用于治疗,但价值已经体现出来了。苹果现任CEO蒂姆 · 库克曾说过,对于健康领域,最开始关注的是社会福利,然后想到了服务医学研究,这又让他们进一步思考对患者的照顾,以及更多。从HealthKit到ResearchKit再到CareKit,遵循的就是这一思路。

苹果希望利用其健康产品改进的一个领域,是患者和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鸿沟。许多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无法及时到医疗机构进行各种检查,现有健身追踪器不足以完成这样的任务,因此苹果希望以硬件及软件,成为它在重塑医疗领域方面迈出的第一步。这三个Kit,完成的则是软件端。

乔布斯对医疗的遗愿,体现在三个“Kit”、一位90后女性和一只表

Divya Nag

领导者:一位90后

对于苹果的三大软件平台,Divya Nag是不得不提的幕后功臣,她可以说是乔布斯愿望的实现者。

就连经历,Nag也与乔布斯有相似之处。2011年,她从斯坦福大学辍学,创立了药物筛选生物技术公司Stem Cell Theranostics。当时她想解决的是医学中最大的问题之一,即多数类型的人类细胞,如心脏或肝脏细胞,当保存在培养皿中时,很快就会死亡。这使得测试新药变得风险大,成本高且耗时,毕竟开始临床试验的90%药物,对市场来说都不安全或是无效的。

Theranostics利用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来,帮助进行试验性药物测试。这些细胞非常像胚胎干细胞,但它们可以从皮肤细胞等处创造出来。创业不久,Theranostics就获得了加州再生医学研究所的2000万美元融资。

那一年,Nag年仅20岁,是斯坦福的大二学生。她在接受《福布斯》采访时说到,“我们的技术很有希望,我也热衷于此,其他东西对我来说没有意义。很显然,这就是我想做的事。”

2014年,Nag拿下了福布斯“30 under 30”的科技医疗成就科技奖,并在当年加入苹果“特殊项目”部门。

在苹果,Nag领导团队创建了ResearchKit与CareKit,它们允许医生和研究人员创建应用程序,从自闭症到糖尿病,研究人员都可以通过手机收集数以万计的患者的数据,而不限于可以亲临研究场所的人。

你也许认为Nag年轻,不足领导苹果的医疗计划。但她显然不是寻常人。Theranostics所用技术是在斯坦福干细胞实验室开发,所以专利并不属于她个人。说服技术转让办公室的人授予独占专利,可没那么简单,因为他们认为把专利卖给大型制药公司轻松得多。最终,她想尽一切办法,花了9个月时间才终于获得独占专利。

另外,她同时是斯坦福大学及斯坦福医院官方医疗创新加速器StartX Med项目的发起人,该项目基于多年在医疗科学的成就,为医疗技术领域提供孵化环境。或许是创业的艰辛,让她想为更多的创业者提供帮助。

通过运作StartX医学项目,已经有95家医疗公司获得了StartX Med的帮助,累计融资超过4亿美元,其中她也帮助超过35家医疗技术公司制定了战略路线图,并获得FDA批准。她还筹款100多亿美金开展斯坦福医院、MD Anderson等公司与初创公司的合作,并与前十家顶级的制药公司,如Merck、Genentech和强生,维持紧密的合作关系。

2016年,Nag入选Fastcompany“2016年最具创意商业人物”奖。

乔布斯对医疗的遗愿,体现在三个“Kit”、一位90后女性和一只表

硬件:不止于Apple Watch

相比软件平台,苹果在医疗健康硬件上并不突出,如果不算iPhone(它可以收集一部分数据),就只剩下Apple Watch了。

对于Apple Watch无需多言。自2014年9月公布,到2015年3月正式发布,再到今年9月的第二代,Apple Watch获得的评价并不高,也存在多数可穿戴设备的通病。市场研究机构IDC在9月的数据显示,第二季度全球范围内苹果手表销量仅为160万块,同比去年同期的360万块下滑了超过55%。

但苹果仍进行着稳步的升级。第二代手表包括了更快的处理器、更亮的屏幕、更加灵敏精确的传感器,以及新的手表材质……

此前雷锋网报道,美国安泰保险金融集团今年秋天开始将和苹果进行合作,安泰公司将近5万名员工将有资格免费获得Apple Watch,而且就连与安泰进行合作的企业顾客也有补贴购买的福利。这样做的目的,除了提升销量,还有可能是通过运动手环了解员工的健康状况,以削减保险费。

若要用于更严肃的生命体重数据监测,甚至将数据用于医疗保险,Apple Watch还远远不够。这也是为何频频传出苹果在开发其它硬件的原因。

彭博社报道,苹果最新的动向表明,它不仅要做软件平台,还有可能在开发经过FDA认证的传感器,并进一步提供先进的临床决策支持,甚至是电子健康病例(EHR)。其实早在2013年,苹果就曾与FDA会面,讨论过推出无需监管的实用产品,更不论那些捕风捉影的专利产品报道了。

不论是打算开发自己的FDA认证产品,还是以平台的方式提供服务,与学术医疗中心的合作都必不可少,而这一步已经在ResearchKit上完成。

苹果的目的,或许是想从数据监控和收集更进一步,提供诊断服务,将HealthKit变成改善诊断的工具。为此,苹果与一些大型健康系统有合作,并聘用了健康领域的专家。据公开信息统计,苹果现在健康领域的专家,以及有深厚医疗背景的人士有至少98名,其中22名是医疗设备专家,17名是医疗传感器专家,从人员上看,新型硬件产品对它来说不算难事。团队中还有10名成员拥有EHR背景,这说明苹果很可能在设计更好的病例软件。

这些医疗项目成员中,较引人注目的是Yoky Matsuoka。她于今天5月被苹果挖走,此前曾是Nest技术副总裁,以及Google X的联合创始人,在X她负责所有医疗相关的项目。Matsuoka的研究领域涉及神经科学和机器人,她的一个目标是创造更真实的假肢。也许,她会成为下一个Nag。

乔布斯对医疗的遗愿,体现在三个“Kit”、一位90后女性和一只表

健康:一个大问题

乔布斯的病逝对库克个人的影响无需置疑(他曾志愿为帮主捐献肝脏,但帮主挽拒了),甚至这也可能是医疗项目启动的动机,但上升到公司行为,则更多会是出于经济利益。

美国目前医疗行业的市值约2.9亿美元,而库克也曾说过,健康是一个大问题,“是时候让它更简单”,用新的视角来看待了,并表示,“当你审视现有的解决方案,就会发现很多都是想获得保险公司的报销补偿,而非从患者的角度进行考虑。如果着眼点不再是寻求补偿,那相比(医疗行业)之下,智能手机市场就显得很小了”。

苹果的关注点,一直是为消费者开发简单易用的工具和设备,现在这种设计原则开始涉及医疗健康领域。弄清苹果的最终目标是一件困难的事,目前来说,它的关注点都是在个人健康,即记录日常活动,分享信息。所有这些功能都将用户放在中心位置,对健康情况有自主控制。

但无论如何,对于苹果这样的公司,外界对它的期待不仅是某项服务的提供者,更应该是改革的先锋。现在看来,苹果做得还不错。

相关文章:

10家新锐医疗科技公司,看看国外都在忙什么

百度李彦宏:人工智能改变医疗的四个层次

国内人工智能+医疗影像公司大盘点:今年又是“元年”? | 2016 影响因子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分享:
相关文章

专业写瞎

不受意识控制地报道那些让人感动的产品技术和事件......zhchsimons@gmail.com ;微信:nksimons;《脑洞》公众号:hackmind
当月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请填写申请人资料
姓名
电话
邮箱
微信号
作品链接
个人简介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验证邮箱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请验证您的邮箱
立即验证
完善账号信息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设置密码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立即设置 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