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峰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人工智能 正文
发私信给奕欣
发送

0

香港高校技术如何实现商业化落地?这是我在EmTech上的所见所得|EmTech香港峰会

本文作者:奕欣 2017-06-07 12:51
导语:抱着期待,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走访了这四个高校展台,原本以为它们作为香港的大学代表,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些许惊喜,但结果并不如所想象的那样。

在前天来到 EmTech 香港峰会现场踩点时,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编辑就了解到除了演讲厅,还有一个能容纳五个展位的小型展区,包括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大学在内的四所高校,都会在峰会期间展示学校在创新研究上的相关成果。

抱着期待,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在会议茶歇及就餐间隙走访了这四个展台,原本以为这四所高校作为香港的大学代表,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些许惊喜,但结果并不如所想象的那样。

在开会前一天就已经来到现场布展的香港理工大学,无疑是这四所高校里相对「接地气」的一个。该校从 2013 年开始创办创新及科技发展处(ITDO),旨在协助本校的研究成果寻找可落地的产业化方向及合作伙伴,并且促进学术界与产业界的结合。

正如 6 月 6 日香港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主席 Hwa Yaw Tam 在「Tech Spotlight」议题下所做的主题演讲所言,他们关于铁路异常情况监测与预测的研究目前已经成功在香港地铁及新加坡地铁进行测试,有望在未来投入正式使用;此外,研究机构对人体脉搏的监测同样也有着不错的实验效果,有期早日应用于商业阶段。

而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在展台所看到的最新研究成果有四个,一个是分布式机器人的 demo;一个是用于建筑领域的勘探无人机及基于 GearVR 的 3D 建模体验;再一个是智能胎儿监护带。

香港高校技术如何实现商业化落地?这是我在EmTech上的所见所得|EmTech香港峰会

从香港理工大学土地测量与地理资讯学系的科学主任彭奕彰博士的介绍来看,勘探无人机是为了探测室外的建筑群情况,而会采用镭射及超声波等形式进行室内的探测。而彭博士对雷锋网表示,两者的主要难点都在于精确性的优化上,前者需要保持无人机在探测的水平稳定状态,后者的识别则需要判断所监测到的物体分别是什么,摆放的状态是怎样。

而智能胎儿监护带的研究人员 RuoHan Zhao 则介绍道,由于宝宝的体征非常微妙,而且受带子捆绑在母亲肚子上的松紧程度影响,数据实际上也会发生波动。Zhao 表示,虽然现在已经能达到医院的监测水平,但这只能作为一个简单安全的监测胎动的方法,他们也还在努力找寻更好的解决方案。换句话说,监护带受各种因素影响的程度比较大,目前在商业化阶段依然任重道远。

香港高校技术如何实现商业化落地?这是我在EmTech上的所见所得|EmTech香港峰会

环顾四周,相对比较用心的是香港浸会大学的展台,它与香港理工大学的展台一样,用投影仪投放出学校的研究成果。

香港高校技术如何实现商业化落地?这是我在EmTech上的所见所得|EmTech香港峰会

根据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向香港浸会大学执行助理李泳燊了解到的信息,香港浸会大学拥有一个名为「知识转移处」的部门,会协助比较成熟的项目进行申请专利、注册公司等一系列流程。也就是说,学校并不会为研究成果联系与外界进行合作或是对外商业化的渠道,而是自行孵化具独家专利的公司。

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便是昨天在新材料环节进行演讲的香港浸会大学谢国伟教授,他的「超强硬度抗刮屏薄膜」项目在 2015 年获得了香港浸会大学知识转移处颁发的年度大奖,并在随后成立了一家名为「国泰光电有限公司」的公司。目前,这一项目已经在与一些 3C 厂商进行洽谈,有望在近期实现产品量产。

除了谢国伟教授的研究项目外,Ken Yung 教授及博士生 Cathy Lui 也凭借所发明的「自体神经干细胞分析技术」成立了荟新科技有限公司;而黄嘉良博士的「镧系元素工具箱」也成为了他们成立的「新生命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独家专利。

而从介绍上看,成立于 2006 年的香港大学技术转移处「负责管理港大知识产权资产的使用,为我们的人员提供专利、特许权及其他有关科研技术商业化的支援」,也是一个帮助校内产品申请专利并实现商业化的部门。

香港高校技术如何实现商业化落地?这是我在EmTech上的所见所得|EmTech香港峰会

香港城市大学相比起另外几所高校,不同之处在于成立了一个叫做「城大工商协进会」的部门,根据项目助理 David 的介绍,这个协进会以免费入会的形式,定期举办技术转移论坛、新兴技术论坛及定期聚会,面向公众介绍适合业界应用的大学技术,但并没有将技术推动商业化的部门及组织。

香港高校技术如何实现商业化落地?这是我在EmTech上的所见所得|EmTech香港峰会

而有意思的地方在于,现场摆放的三份关于大学研究成果的传单,都出自同一人——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的助理教授 Kim Fung Tsang。这些研究成果包括了远程收费系统、基于 ECG 的驾驶防瞌睡检测仪及基于 ZigBee 的高级计量方式。

看了一圈,雷锋网发现,这四所高校在学校技术落地上主要是在学校内部自行设立部门,通过辅助申请专利建立公司或需求外界合作的方式来获得,本质上对学校机构的依赖性比较强。而由于需要通过层层审批,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技术落地的速度,这在分秒必争的商业化社会中仿佛是不可想象的——这或许也对香港科技的发展多少有些影响。

香港一直以来是全球著名的金融中心,而如果也能成为下一个科技中心,高校作为输送人才、激发创新的必争之地,毫无疑问需要得到重视。而其中,高校的研究成果如何能够通过政府、学校的支持迅速落地,也同样是产业界、学术界需要思考的问题。

而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产业界和学术界都在关心些什么,不妨来到 7 月 7 日至 7 月 9 日在深圳举行的 CCF-GAIR 大会吧!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香港高校技术如何实现商业化落地?这是我在EmTech上的所见所得|EmTech香港峰会

分享:
相关文章
当月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请填写申请人资料
姓名
电话
邮箱
微信号
作品链接
个人简介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验证邮箱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请验证您的邮箱
立即验证
完善账号信息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设置密码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立即设置 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