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峰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业界 正文
发私信给付静
发送

0

全球首例二次感染病例!33 岁香港男子出院 120 余天后感染不同毒株,抗击新冠蒙上阴影?

本文作者:付静 2020-08-26 18:51
导语:反复验证是确认一个科学现象的唯一方法。

新冠疫情发展至今,最新的动态是:全球首例康复后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出现了。

2020 年 8 月 24 日,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微生物学系袁国勇团队发布声明证实,下一代测序技术首次检测出了康复后再次感染 SARS-CoV-2 病毒的病例。

次日,该团队题为 COVID-19 re-infection by a phylogenetically distinct SARS-coronavirus-2 strain confirmed by whole genome sequencing(全基因组测序证实一株系统发育不同的 SARS-CoV-2 毒株的再感染)的研究成果被学术期刊《临床传染病》(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接收。

全球首例二次感染病例!33 岁香港男子出院 120 余天后感染不同毒株,抗击新冠蒙上阴影?

对此,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也发声:

“再感染”病例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复阳”。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据来判定这例患者的情况是停留在新闻级别还是学术级别。

全球首例新冠康复者二次感染

据悉,这一病例的基本情况是:男性,33 岁,2020 年 3 月 26 日确诊,属轻症感染患者,3 月 29 日住院,4 月 14 日出院。8 月经英国到西班牙旅行,8 月 15 日在香港机场接受入境检查时,经口咽后唾液检测呈 SARS-CoV-2 RT-PCR 阳性。

该患者第二次感染属无症状感染,距离首次确诊有 142 天。住院后,患者体温及其它指标均正常,胸透无任何异常,体内病毒载量也在不断下降。

实际上,这则病例二度确诊的背后,有一个大背景——已被治愈的 COVID-19 患者是否会再感染,学界一直没有明确的答案。

具体来讲,由于在接近 RT-PCR 检测的最低水平上,病毒会持续脱落,因此不少转阴出院的患者容易出现“复阳”的情况。

与此同时,此前有一例病例报告显示了再感染的可能性,但并未进行病毒基因组分析。

因此,这些病例引起了再感染(re-infection)与持续病毒脱落(viral shedding)之间的争议。

雷锋网了解到,袁国勇团队在该患者两次 COVID-19 发作期间收集到的呼吸样本上直接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并进行比较基因组分析,旨在区分再感染与持续病毒脱落。测序得到的实验室结果包括 RT-PCR Ct 值和血清 SARS-CoV-2 IgG。

分析表明,该患者两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排序有显著的不同。

其一,与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的病毒基因组相比,第一次感染的病毒基因组在特征性基因片段 orf 8 的第 64 位具有终止密码子,存在58个氨基酸缺失,且在系统发育方面与 2020 年 3/4 月收集的菌株密切相关;而第二次感染的病毒基因组与 2020 年 7/8 月收集的毒株密切相关。 

全球首例二次感染病例!33 岁香港男子出院 120 余天后感染不同毒株,抗击新冠蒙上阴影?

其二,两次感染的病毒之间存在着位于 9 种不同蛋白质中的 23 个核苷酸和 13 个氨基酸的差异,比如 B 细胞和 T 细胞表位的位置差异。

同时血清学证据表明,该患者第二次感染后,C-反应蛋白(指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血浆中一些急剧上升的蛋白质)和 SARS-CoV-2 IgG 血清转换升高。

基于上述分析,袁国勇团队给出的结论是,流行病学、临床、血清学和基因组分析证实,患者属再次感染,而非第一次感染后的持续病毒脱落。

同时该团队也强调,即便是可以进行疫苗接种,SARS-CoV-2 仍可能在人群中继续传播,康复者也应保持防疫意识。

再感染并非所谓「复阳」

首例再感染病例出现后,网友议论纷纷,实际上这一研究对于接下来的疫情研究有几点启示:

第一,关于二次感染病例的判定。

知乎高赞答主、中国科学院大学遗传学博士李雷回答称,要想判定二次感染病例,首先可以通过一些情况进行排除,再对两次感染的病毒株序列进行比较。

全球首例二次感染病例!33 岁香港男子出院 120 余天后感染不同毒株,抗击新冠蒙上阴影?

【图源李雷知乎回答】

实际上这种判定思路正是袁国勇团队的做法——通过区分再感染与持续病毒脱落,排除「复阳」的可能性,发现两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排序的不同。

第二,关于疫苗。

某种程度上,首例再感染病例的出现,印证了一个道理——由于毒株之间的差异较大,即便是在原有的抗体有效的情况下也无济于事,因此疫苗并不能提供完全的、永远的保护。

世界卫生组织也曾表示:

疫苗将是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的重要工具,但它不能自行结束疫情。

正因如此,袁国勇团队将对再感染患者做进一步研究,旨在阐明疫苗设计中一些重要的保护性因素。

雷锋网注意到,这一事件不仅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权威人士也作了解读。

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 Margaret Harris 表示:

该病例为研究病毒免疫反应和开发新冠疫苗提供了重要信息,但再感染并不常见。

此外,8 月 25 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发布微博,认为再感染病例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复阳。

全球首例二次感染病例!33 岁香港男子出院 120 余天后感染不同毒株,抗击新冠蒙上阴影?

张文宏医生在微博中表示:

此次港大证实的“再感染”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据,包括病毒培养,证实是属于核酸阳性还是活病毒,同时彻底比较两次感染病毒的核酸全序列。这还需要看港大进一步发表的学术论文。

张文宏医生提及到了疫苗的问题。他认为,这一病例关系到免疫持久性,也就是说,未来疫苗保护的时间、重复接种疫苗的间隔,都是要考虑的问题。

他认为,全球范围内已有近 2400 万人感染过了新冠病毒,而袁国勇团队研究的再感染病例属于个例,因此“目前还不需要过于紧张,毕竟历史上常见的其他冠状病毒的感染后免疫时间都远远超过 4 个月,而我们常常感染的感冒就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

今日,张文宏医生再次发布一条微博,进一步从学术角度分析了这一病例。

全球首例二次感染病例!33 岁香港男子出院 120 余天后感染不同毒株,抗击新冠蒙上阴影?

他认为:

该病例由于首次感染时属于轻症病例,是否出现特异性抗体目前尚不清楚。若是第一次感染没有检测到抗体或者抗体水平迅速衰减,在短短四个月内失去保护性,那么在传染病发病机制上来看仍然属于孤立性病例。

目前,各国科学家也纷纷发声,认为仅从个例中很难得出有力论断,进一步的研究是很必要的。正如张文宏医生所说:

可以反复被验证是确认一个科学现象的唯一方法。

引用来源:

https://academic.oup.com/cid/advance-article/doi/10.1093/cid/ciaa1275/5897019?searchresult=1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7315133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分享:
相关文章

编辑

关注前沿科技。
当月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请填写申请人资料
姓名
电话
邮箱
微信号
作品链接
个人简介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验证邮箱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请验证您的邮箱
立即验证
完善账号信息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设置密码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立即设置 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