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峰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业界 正文
发私信给业界评论
发送

0

摩尔定律落幕,何以定义AI算力未来?

本文作者: 业界评论   2025-09-10 21:29
导语:当前,全球各主要国家都在积极布局AI产业。然而面对这个不断动态演进的复杂“巨系统”,各方也都存在不同层面的挑战。我国在AI产业的挑战主要来自算力方面。境外,美国

当前,全球各主要国家都在积极布局AI产业。然而面对这个不断动态演进的复杂“巨系统”,各方也都存在不同层面的挑战。

我国在AI产业的挑战主要来自算力方面。境外,美国通过高端芯片禁售、技术封锁等手段企图挤压我国发展空间;国内,算力基础设施各自为营,存在标准不统一、网络互联不畅等因素。

要解决这一问题已不能依赖技术的单纯堆叠,关键在于行业形成合力,推进更为系统化、体系化的协作、创新。


跳出单点思维,重塑算力增长逻辑

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创始人戈登·摩尔于1965年提出,预测芯片效能每18-24个月增加一倍,性能提升而成本下降,曾被认为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而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算力洪流,摩尔定律已然失效。来自MIT FutureTech的研究人员早前发表的关于大模型能力增速的研究表明,LLM(大语言模型)的能力大约每8个月就会翻一倍,速度远超摩尔定律的预测范围。显然,单芯片性能提升越来越难,算力增长亦不能再仅靠硬件单点突破。

摩尔定律落幕,何以定义AI算力未来? 

*论文揭示了自2012年至2023年间,达到语言建模特定性能阈值所需的计算量大约每8个月减半一次,95%置信区间在5到14个月左右,超过摩尔定律的速度。

英伟达CEO黄仁勋在COMPUTEX 2025会议上就曾指出,真正驱动AI效能跃进的关键,不在硬件芯片本身,而在于软件和系统层的创新整合,从算法、模型架构、AI框架到数据中心、网络基建全堆叠创新打造完整的计算体系,使AI系统效能每三个月翻倍,成为取代摩尔定律的新引擎。

中国AI产业某种程度上与黄仁勋“达成共识”。事实上,因硬件发展受限,国内企业早已经开始探索新的算力突破路径。以集群算力弥补单卡性能差距;开放式的跨层协作优化;“以网补算、以存提算、软硬协同”来实现算力增量......这一系列举措,本质上都是跳出了“单点比拼硬件”的传统思维,让算力增长从“线性叠加”转向“乘数效应”。


从“单打独斗”转向“协同作战”

重塑算力增长逻辑,已不能仅靠少数头部企业的“封闭式优化”,需要产业链更大范围的协作,实现开放式的跨层协作优化。事实上,业内已有值得借鉴的案例。

2025世界智能博览会上,中科曙光协同AI芯片、AI整机、大模型等2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布了国内首个AI计算开放架构,开放多项技术能力。该架构是面向大规模智能计算场景,以GPU为核心进行高效紧耦合系统设计的协同创新体系,旨在联动AI产业链企业,从“算、存、网、电、冷、管、软”单点突破走向集群创新,突破算力瓶颈,促进算力普惠。

而基于该架构设计的曙光AI超集群系统,可实现千卡集群大模型训推性能达到业界主流水平2.3倍,模型开发效率提升高达4倍,GPU算效增加55%。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发展更大更高效的智算集群的路径可行性、优越性。

以高效、可靠的算力为基础,我们还需着力于AI产业的健康可持续。除了国内AI产业存在的“各自为战”“标准壁垒”等问题,长期也存在自主软硬件生态不成熟、产业协作难度大、中小企业生存环境差等诸多挑战。这就更加要求产业从“单打独斗”转向“协同作战”,共同推到行业长期存在的“技术墙”“生态墙”。

建设开放、普惠的产业生态,需要以技术开放赋能产业创新,以跨层优化破解生态壁垒。面对当前全球AI产业竞争格局,“技术竞赛”难以笑到最后,一个紧密协作、开放创新的业态才是长期繁荣的保障。

 雷峰网雷峰网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

雷峰网特约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分享: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请填写申请人资料
姓名
电话
邮箱
微信号
作品链接
个人简介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验证邮箱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请验证您的邮箱
立即验证
完善账号信息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设置密码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立即设置 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