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峰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脑洞 正文
发私信给许方达
发送

5

语言不够给力?脑电波交流终于实现了

本文作者:许方达 2015-09-24 23:32
导语:连接大脑,让我们最坦白的交流吧!

语言不够给力?脑电波交流终于实现了

如果不用通过手机,只要戴上一个帽子就能让你通过脑电波远程与他人进行思维沟通,你愿意吗?现在这可能还是一种假设,但是,不久的将来也许并非如此,华盛顿大学学习和脑力研究中心的Andrea Stocco和他的团队已经在这项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Stocco的最新一轮实验中,两位实验者成功通过互联网进行了思维上的交流,完成了一系列问答。

Stocco说:“这是迄今为止最复杂的人脑交互实验,它利用视觉感知信号,要求两个参与实验人员协同合作。”

与之前该团队进行的实验一样,此次实验仍然是让两个位于不同地点的人进行思维互动。

首先让实验中的一个参与者(信号发出者)观看屏幕上的图片,然后该实验者佩戴的EEG(脑电图描记器)帽子将捕捉和翻译大脑活动,并将信号通过互联网传给另一个实验参与者(信号接收者)大脑后面放置的线圈,该线圈会将信号翻译成磁信号,然后再通过经颅磁刺激(TMS)技术将信号传输给接收者的视觉皮层。之后这个接收者需要根据接受到的信息通过点击鼠标来进行作答:如果看见了一闪而过的图片,就回答“是”,如果没看见,就回答“否”。

实验两处地点相距一英里,都是位于黑暗的房间内,共有五组参与实验者,每组测试20次,其中10次是真正测试,10次是对比测试。每个测试中会出现8个物体,针对每一个物体都会提出3个问题,如果答对了所有问题则实验成功。对比测试中,会有一个不会被参与者察觉到的塑料垫会阻断传递给接收者的信号。

在排除所有作弊可能性的情况下(不让实验参与者听见任何声音,不停调整磁线圈位置),真正测试的参与者一般能答对72%的问题,而对比测试中,参与者只能蒙对18%的问题。

即便错误的问答结果也有可以解释的原因:设备翻译了所有的大脑信号,而不仅仅是视觉信息,大量的信号干扰了答案的准确度。另外信号发出者本身的困惑、设备硬件故障或者注意力不集中都可能是影响准确率的因素。

语言不够给力?脑电波交流终于实现了

华盛顿大学博士后Caitlin Hudac在参与测试 

去年,这个研究团队获得了100万美元的科研经费,让他们更有能力开拓研究范围。他们研究的另一个领域是传导大脑状态,比如将清醒的大脑变得昏昏欲睡,或者使精神集中的学生变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那样的状态。

华盛顿大学心理学和脑科学副教授Chantel Prat说:“想象一下,假如找来一个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人,再找来一个正常的人。当正常人带上设备并集中注意力的时候,患有障碍的人也能自动的集中注意力了。”

这将我们带入了“大脑训练”领域,该团队也在这一领域积极探索。就像老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一样,也可以通过向中风后受损大脑输入健康大脑信号,来修复受损的大脑!

Stocco说:“漫长的生物进化使得我们和其它一些动物能够通过语言、行为等种种方式来相互交换自己脑内的信息。但是,被传递的信息终究需要翻译和再次理解(原本的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失真)。”也就是说,我们永远无法让别人完全理解自己,我们甚至没办法完全表达我们自己。

现在的研究就是尽量避免这个原始的信息传递过程,力图通过最短的路径将信息从一个大脑直接传递到另一个大脑。

以下是该团队公布的相关介绍视频:

via cnet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分享:
相关文章
当月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请填写申请人资料
姓名
电话
邮箱
微信号
作品链接
个人简介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验证邮箱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请验证您的邮箱
立即验证
完善账号信息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设置密码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立即设置 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