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峰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智能驾驶 正文
发私信给伍文靓
发送

0

都在上车的手机厂商,究竟能不能赢?

本文作者:伍文靓 2020-05-26 14:48
导语:以往与汽车并无太大交集的手机厂商,在车联网赛道的脚步逐渐加速。

尽管智能手机行业已进入红利真空期,但智能手机厂商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却并未一同消失。 

为了适应市场从增量时代到存量时代的转变,手机厂商一边忙不迭地精钻技术,试图在同质化的智能手机市场开发出新的卖点,以巩固自己的壁垒;一边另辟蹊径,欲在充满无限可能的领域抢占先机。

车联网,便是手机厂商垂涎的领域之一。

今年 4 月 17 日,车联网企业上海博泰(Pateo)获得中国科技公司小米集团价值 4 亿人民币的 B 轮战略投资;在此之前,华为已经与博泰以及新宝骏打造了基于全场景分布式平台 HiCar;OPPO 也曾暗示,未来会整合 IoT 平台和车联网平台。

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以往与汽车并无太大交集的手机厂商,在车联网赛道的脚步逐渐加速。

手机盐碱地和车联网蓝海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手机厂商进军车联网是市场倒逼的结果。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 IDC 的最新调查显示,2020 年 Q1,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 11.7%。这是智能手机行业有史以来最差的表现。 

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中国市场的降幅最大,达到20.3%;中国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的出货量全部呈负增长,其中,小米出货量同比暴跌 33.8%;华为出货量下滑 4.4%。 

都在上车的手机厂商,究竟能不能赢?

如果说这一季度智能手机市场的惨淡受影响于疫情,那么放眼整个 2019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3.71亿部,同比下降2.3%,是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第三年下滑。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很难再出现颠覆性的创新,同时,用户换机需求也不再强烈,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长已经趋近天花板——从上述惨淡的数据就可见一斑。

相比之下,汽车已经从传统交通运输工具开始向智能移动终端转变,成为了大数据、云计算、5G、AI 等新兴技术落地的重要场景。而这些计算和连接技术加上自动驾驶软件,将构成未来汽车价值的 70%,传统的车身和底盘不再是价值的主导因素。

从宏观层面来说,根据行业预测,至2020 年,国内智能网联汽车的市场规模可达到 1000 亿元;加之眼下新基建、交通强国等政策的助力,智能汽车的前景日益明朗,车联网业务的背后蕴藏着一片广阔的蓝海。

在这种大好的形势下,手机厂商自然不想错失“上车”的机会。

手机厂商的智能硬件优势

除了手机市场的低迷,手机厂商向车联网领域渗透还有其他原因。

相比起百度、腾讯、阿里等传统的互联网巨头,手机厂商切入这一市场的角度有点不同。仔细观察上述的三个例子不难发现,「车机与手机以及其他智能终端的连接」是手机厂商的新思路。

手机自然是手机厂商的杀手锏。

作为与用户生活紧密结合度最高的智能硬件,手机能够清晰了解用户的日常习惯和生活规律。如果将这些信息与驾驶场景结合起来,为用户打造个性化的驾驶舱体验就成为了可能,方便进一步将用户对手机的黏性复制到汽车内。 

而且,当下的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设备基本上都是通过手机来控制,因此,手机无疑是打通全场景的最佳载体。 

另一方面,面对手机市场的惨淡,手机厂商早已未雨绸缪,在智能设备领域扩张版图。

经过多年在物联网领域的排兵布阵,到了 2019 年,华为 IoT 设备累计发货量已达到 2.2 亿台;小米生态链已经拥有了 2200 款 IoT 设备,全网接入设备 1.96 亿台(均不包括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数量)。

智能硬件方面(手机、耳机、手环/手表、音箱、电视等)是 BAT 等传统互联网巨头相对缺失的部分,却是手机厂商“上车”得天独厚的优势——手机厂商可以以手机为中心,通过 IoT 设备将车机与各个场景相连,反过来又可以巩固自己的 IoT 帝国。 

去年,华为发布了“1+8+N”的战略,即以手机为核心,与包括车机在内的其它智能设备智慧互联的战略。通过全场景分布式平台 HiCar,可实现车机与数亿华为智能终端的无缝连接(当然,华为在车联网方面还有其他成果,在此不一一展开)。

都在上车的手机厂商,究竟能不能赢?

面对即将到来的 5G+AI+IoT 的超级互联网时代,主张「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的小米,也试图通过万物互联的思路来弥补自己在汽车方面的短板。

今年 4 月,小米以 4 亿元的价格注资的博泰。博泰下一个十年的发展战略为「1+1+N」,两个“1”分别指车机和手机,“N”指的是各种智能穿戴设备以及智能家居设备。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小米和博泰两家公司在战略层面高度契合。

车联网方案提供商和主机厂的转身

理性来看,当前两种主流车联网解决方案都有自己的局限性。

比如,手机映射方案,基于这种形态的车载产品其实已经发展了近十年,但效果仍然不是很好。大众问问 CEO 张人杰对雷锋网新智驾解释道:

手机映射方案的限制比较多。首先是技术方面,我们将应用投射到车机之上,要根据分辨率、尺寸规格等方面来做适配。而且,手机应用迭代的速度太快,如果车机要跟上手机的速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维护。更重要的是,主机厂对汽车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出于安全的考虑,主机厂不太会为第三方开放太多数据,这就导致整个生态的多样性受到限制,因此车机的主要功能还是体现在车载导航、娱乐等功能。

简而言之就是,车机系统的开发实时性和生态延展性均无法与手机匹敌,手机映射的方案难以满足用户的使用体验。

针对自建系统方面,张人杰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种方案可以打通内部生态,并且可以收集一手的数据,从而更容易将整个系统打造得符合用户的使用体验。但该方案也会受到硬件条件的限制。毕竟,车机芯片的算力远比不上手机,哪怕内容再好,没有硬件的支撑,用户体验也赶不上手机。

另外,自建车机系统还需要考虑系统稳定性、实用性以及落地等其他问题,这并不是一条容易走的路。

正是因为这些局限性催生了万物互联的新趋势。 

长期以来,博泰一直深耕手机车联网,比如新宝骏搭载的“擎 Mobile”可以简单看作是一个手机映射方案,借助手机的算力和生态来与汽车进行联动。

都在上车的手机厂商,究竟能不能赢?

然而,近日,博泰创始人应宜伦在媒体沟通会上强调,将移动互联网的内容照搬到车机上的时代已经结束,车联网的发展已经开始从车内走向车外。他补充说,在未来万物互联的时代中,车辆将会成为移动中心,汽车不仅能够连接人,还能够连接汽车、智能家居,甚至是未来的智慧城市以及生活服务。

应宜伦对雷锋网新智驾说道,“这也是小米选择我们的原因之一。”

除了博泰,背靠阿里和上汽的斑马网络也开始尝试拥抱新的趋势。今年 4 月,斑马网络和美的集团、360 集团建立了基于 IoT 的“人-车-家”互联的深度合作。

面向新四化(电动化、互联化、共享化、智能化),主机厂也意识到了全场景生态将是未来车联网发展的必然方向。对于在 IoT领域不断扩张手机厂商来说,这是“上车”的绝佳时机。

未来车机可能的模样

此前,车联网行业内经常有一些声音,比如,“手机映射方案只是一种过渡方案”,或者是“进了车内就不应该再用手机”。这些声音似乎都将手机和车机拉到了对立面。

但从现在的形势来看,手机不仅不会从车内消失,还会与车机并存,成为连接汽车和万物的关键中枢。 

当雷锋网新智驾问及如何协调手机和车机的关系,张人杰回答道,“很简单,手机做手机该做的,车机做车机该做的。”

我们可以这么来理解:如果能够通过手机投射完成的应用,就直接用手机来完成,不必再在车机上做一遍;手机无法完成的应用,比如车控功能,就通过车机来实现。举个例子,当汽车开到家门附近时,车库门感应到之后会自动打开,无需通过手机来进行手动操作。

另一方面,手机确实可以为车机提供算力。比如,在经济型汽车的场景下,手机可以为车机接入更多的互联网生态;在高端型汽车的场景下,当车机使用了数年,硬件进入淘汰期,这个时候也可以通过手机来接入。

所以说,在未来,手机和车机不会是两个完全对立的事物,而是通过融合的方式,长期共同存在。

对于车联网的未来发展,博泰也有自己的思考。应宜伦表示:

如果未来的车联网不能帮助汽车核心业务转型,那么这个车联网就是失败的。由于现在汽车市场已经到了新能源阶段,单纯靠经销商后市场的服务业务来盈利已经行不通了。所以现在要思考的就是,怎么帮主机厂找到新的商业模式。

从车机与万物的互联出发,到智慧家庭,乃至智慧社区,这或许是一条值得尝试的路线。

总而言之,手机厂商将触角伸至车联网领域是综合了多方面因素的趋势,比如手机市场的疲软、当前主流车机存在局限性、主机厂的万物互联需求等。

不过,这条路线目前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谈赢家还为时过早。至于这条路线的最终效果如何,还是要看市场的选择。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分享:
相关文章

主编

WeChat ID:JANE_WW5 | 关注智能汽车以及自动驾驶
当月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请填写申请人资料
姓名
电话
邮箱
微信号
作品链接
个人简介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验证邮箱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请验证您的邮箱
立即验证
完善账号信息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设置密码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立即设置 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