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峰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智能驾驶 正文
发私信给田哲
发送

0

追觅造车:中国品牌的全球进击

本文作者: 田哲   2025-08-28 20:35
导语:被称为中国「苹果公司」,追觅能创造汽车界的「iphone时刻」吗?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下半场”,这句总结,如今几乎成为行业共识。多家车企高管断言,今年是中国汽车品牌进入‘血海’竞争的第一年,最终存活不超过十家车企。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的玩家仍在不断入局。

8月28日,追觅科技正式官宣内部正孵化新造车项目,计划在2027年推出首款超豪华纯电车型。根据追觅汽车的产品规划目标,其首款超豪华纯电车型,将打造成世界范围内速度最快、性能最佳的超豪华品牌,直接对标知名超跑品牌布加迪威龙。

这意味着,追觅不仅要在汽车“下半场”入局,更选择了难度系数最高的豪华车赛道,以求在全球市场上实现差异化突围。

此前似乎没有造车经验的追觅科技,将如何在群狼环伺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完成破局突围?

追觅造车不是一时兴起,时机已经成熟

雷峰网获悉,追觅科技的造车计划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早有布局。其创始团队在大学时期便已立下造车目标,但彼时条件尚不成熟。

按照当时的行业环境,造车起步至少需要 200 亿元资金,这对于初创企业而言几乎是不可逾越的门槛。

据悉,在清华“天空工厂”阶段,追觅创始人俞浩曾撰写过一份长达数十页的造车报告,并在深入调研后得出结论,造车并不适合作为首次创业的切入点。当时最关键的成功要素,是需要先在其他领域积累经验与成果。

造车不是投机机会,而是对企业全方位能力的检验,这不仅包括技术与产品研发的积累,还涉及决策质量、商业逻辑和管理能力。换言之,唯有在其他领域取得过成功,具备足够的经验沉淀,才有可能真正跨入造车行业。

尽管如此,对追觅科技而言,当下已同时满足三个造车条件:

首先,从外部环境来看,汽车行业与互联网行业截然不同。互联网依赖网络效应,往往在几个月内便能决定胜负,先发优势至关重要。

而硬件产业,尤其是汽车产业,则由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网络等复杂体系构成,更依赖长期、持续且正确的投入。此时选择切入窗口,远比“先发”更重要。

目前,特斯拉的光环已逐渐褪去,其在全球多个市场的销量被中国自主品牌超越。

与此同时,行业竞争正在加剧,头部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在加快兑现,正如蔚来、小鹏等多家车企,计划今年实现季度盈利。

其次,从内部条件来看,企业需要具备充足的资金储备与战略资源,才能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激进的市场撬动。追觅近年来营收规模与盈利能力不断提升,这为其进入资本密集、周期长的造车行业奠定了基础。

最后,从国际维度来看,追觅科技的海外业务占据极高比重,已在多个发达国家建立了较强的市场份额和品牌认知。

追觅科技是少数在国际舞台上具有高市场占有率的中国品牌之一,其在全球范围的销售网络和品牌认知度,成为其造车的天然优势。

据第三方市场权威机构相关数据,追觅科技扫地机器人瑞典、挪威、瑞士、芬兰等欧洲国家,市占率超45%位居市场第一;其洗地机在芬兰、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洗地机市占率同样排名第一。

追觅科技产品成功之道,是其一开始便立足全球,通过极致性能以及智能化突破,成功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

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在全球市场处于领先地位。马斯克曾表示,如果在没有贸易壁垒的情况下,中国电动车制造商将“摧毁”海外竞争对手。

一个例子是,近年来,多家合资品牌如广汽丰田、上汽通用等,已开放中国团队的自主研发权,甚至主动与中国科技公司合作,以提升产品竞争力。

作为中国本土汽车品牌,借助中国供应链和工程师红利,追觅汽车有望复刻消费电子领域的成功,抢占超豪华智能汽车市场。

如何造好车:技术积累完备,掌控造车全流程

中国汽车产业经历十余年的发展,在新能源化完成普及之后,竞争的焦点正快速转向智能化与高端化。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全年市场零售份额约60%,较2023年提升约9%。售价20万元以上自主品牌占比,则从2023 年的36%,攀升至2024年的41%。

对于追觅汽车这类后入局者,可能通过快速全球化布局,实现“弯道超车”。

此前,特斯拉和丰田在海外市场的高利润表现,已经证明全球化是车企构筑长期竞争力的关键。

因此,最终决定胜负的并非入局早晚,而是企业是否具备清晰的决策逻辑与稳定的执行力。唯有如此,才能在接下来的淘汰赛中站稳脚跟。

目前,追觅的产品已进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线下渠道超过6000家,累计服务家庭超过3000万,会员规模突破1100万。在海外市场,追觅具备极高的品牌认知度。

尤其在高端清洁电器市场,追觅曾与戴森正面竞争,并在部分品类实现领先,这一经验证明,其具备触达高净值用户的能力。如果追觅将这一渠道与用户优势应用至汽车业务,意味着其在布局超豪华市场时,能够大幅降低用户教育成本。

雷峰网获悉,追觅汽车已为进入超豪华汽车市场,作好充足准备。

依托中国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追觅汽车不仅能快速研发制造首款车型,并也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布局研发与制造基地,实现效率与成本的平衡。

目前,追觅汽车已具备千人规模的造车团队。

而在技术积累上,追觅汽车也有所储备。公开资料显示,追觅科技在汽车相关技术上的布局已持续多年。截至2025年5月,公司累计申请专利6379件,授权专利3155件,并在高速数字马达、AI交互、传感与控制等核心领域实现车规级突破。

由此看来,追觅造车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等待时机成熟后的结果。

全面领先对手至少20%,主打全球超豪华品牌

近年来,尽管中国自主品牌不断尝试推出高端豪华车型,但市场份额依然有限,仍被海外品牌垄断市场。

易车网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起售价百万级SUV销量前十车型中,仅仰望U8一款国产车型,其它均为海外豪华品牌。

事实上,中国车企并非打造豪华品牌能力不足,而是基于市场考量的选择。

公司早期,由于品牌知名度有限,许多车企选择以30万元以下的SUV车型切入市场,以便更广泛接触潜在消费者。然而,这种策略在快速占领市场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固化了品牌形象,后续向高端市场突破面临较大阻力。

即使是主打高端豪华品牌的蔚来汽车,其推出的赛道超跑也并未量产,仅用于展示技术实力。

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苹果机会”仍然存在,问界、理想等多个汽车品牌试图以智能化体验、独特的造型设计以及不俗的产品性能,成功抢占BBA等豪华品牌汽车市场份额。

而追觅科技选择跳出中国市场,在全球市场推出抗衡布加迪威龙等经典豪华超跑的车型,则试图从品牌发布之初,打造豪华品牌形象。

据悉,追觅汽车计划,不仅在价格、续航、性能等硬指标,同时在设计、智能化体验与服务体系等软实力,全面领先对手至少10%-20%,甚至在个别维度做到十倍、百倍的突破,真正建立壁垒。

这也意味着,追觅汽车在海外市场初期的战略,将与自主品牌完全不同——以技术溢价切入全球高净值用户市场,而不是追求性价比。

目前,追觅已在扫地机器人、空调等家用电器,引入机械臂以提升产品使用体验,而这种创新的设计,或将融入追觅汽车产品,为超豪华车汽车带来智能交互体验。

汽车行业曾有人表示,汽车本质上可以被视为一种“有四个轮子的机器人”,其核心在于感知、决策与执行的闭环能力。如今,不仅小鹏、特斯拉利用智能汽车相关技术研发人形机器人,广汽、奇瑞等传统车企,也纷纷大力投资布局,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采购用于研发。

而对于追觅汽车而言,从智能清洁设备到服务机器人,再到智能汽车,技术路径具备天然的连续性。

据悉,追觅汽车试图利用技术优势,将产品打造为拥有生命力和成长性的AI智能终端,让汽车具备更多智能化交互可能。

在超跑必备的驾驶性能方面,追觅汽车首款产品将搭载追觅核心技术之一的超级马达。此前,追觅科技已研发并量产20万转/分钟高速数字马达,而在车规级马达方面,追觅汽车或将有所突破。

雷峰网了解到,随着产业链的成熟,追觅科技当前的资金效率比过去更高,并及将持续为汽车业务长期投资。

可见,追觅汽车已准备充分,在高投入的汽车行业正面迎战。

站在中国制造巨人肩上,打造“全局最优”

“不做‘从0到1’的冒险者,而是站在中国制造巨人肩上。无数中国企业已用十年血汗,铸就了全球最成熟的电动车供应链与技术生态。而我们,要做的是一场‘全局最优’的征程:用正确的产品、正确的战略、正确的节奏,把中国智造推向世界高端市场。”

在今日发出的全员信中,追觅汽车如此表示。可见,追觅汽车并非想成为一名汽车前辈们的追随者,而是下定决心,开拓最艰难,同时也是最丰沃的超豪华汽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过去,追觅科技因创新设计,以及高端化定位,被称为“中国的苹果公司”。而在美国苹果公司耗时十余年最终放弃造车之后,汽车行业意义上的“苹果公司”依然空缺。

此次追觅科技宣布造车,或将为略显同质化的汽车行业,带来些许新意。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中国车企终会全球第一。雷峰网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雷峰网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分享: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请填写申请人资料
姓名
电话
邮箱
微信号
作品链接
个人简介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验证邮箱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请验证您的邮箱
立即验证
完善账号信息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设置密码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立即设置 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