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峰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智能驾驶 正文
发私信给伍文靓
发送

0

超400万英里!加州DMV公布最新自动驾驶路测报告,前十选手中美各五家

本文作者:伍文靓 2022-02-11 14:14
导语:2021年总体测试里程比2020年多了一倍。

超400万英里!加州DMV公布最新自动驾驶路测报告,前十选手中美各五家

近日,美国加州交通管理局(DMV)公布了 2021 年度的自动驾驶路测报告,而中美玩家继续领跑行业。

具体来说,报告显示了来自全球各地 28 家自动驾驶企业在过去一年中的表现(2020 年 12 月 1 日至 2021 年 11 月 30 日),包括测试里程、接管里程数,以及车队规模等维度。其中,2021 年度累计的自动驾驶总路测里程超过 400 万英里,较 2020 年度的近 200 万英里增长了一倍。

国内玩家表现亮眼

作为自动驾驶行业的风向标,该报告的核心衡量指标为自动驾驶玩家的年度平均接管里程(MPI),相比基于主观感受的试乘体验更客观、更可量化。

围绕该指标,新智驾梳理了中美地区最受关注的 13 家自动驾驶企业的整体表现,具体如下图:

超400万英里!加州DMV公布最新自动驾驶路测报告,前十选手中美各五家

从接管里程数来看,排名前七公司中国有五,分别是 AutoX、滴滴、文远知行、元戎启行、小马智行。目前,这些玩家均已开展面向公众的 Robotaxi 运营活动,逐步走向商业落地阶段。

其中排名第一的 AutoX 已经通过大规模、高密度的一线城市运营,积累了大量自动驾驶场景。目前已经拥有超 1000 人规模的研发技术团队,遍布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硅谷五大研发中心。

而国内排名第二的滴滴自动驾驶则已在北京、上海、广州、苏州、加州等多个地方获得自动驾驶道路测试资格,团队规模已进一步增至700人。

但从整体的测试里程数出发,Waymo 继续保持遥遥领先,测试里程超过 230 万英里,在年度总测试里程中占比超过 50%;随后是 Cruise,测试里程达到 90 万英里,来自中国的小马智行排名第三,测试里程超过 30 万英里。

上述三家的测试里程几乎占据年度总测试里程的 88%。

同时,该报告也从车队规模等其他维度进行了排名。在加州车队规模排名前十的公司,具体如下图:

超400万英里!加州DMV公布最新自动驾驶路测报告,前十选手中美各五家

从数据上来看,Waymo 在加州的测试车队规模最大,拥有近 700 辆车;排名第二和第三的 Cruise以及Zoox 分别为 138 辆、84 辆;随后是来自中国的 AutoX 和小马智行,均在 40 辆左右。

据了解,上述测试车队前十的玩家都搭载了颗激光雷达,数量在 3-8 颗不等,且大多数为旋转式激光雷达。不过,小马智行与元戎启行都曾表态,未来将逐步改用固态激光雷达。

随着自动驾驶的发展不断向量产阶段迈进,固态激光雷达能够在设计上做到高度集成化、轻量化和美观化,更易于与原车融为一体。

需要注意的是,DMV 曾规定,测试自动驾驶汽车的制造商需要在事故发生后 10 天内报告任何导致财产损失、人身伤害或死亡的碰撞。

截至 2022 年 2 月 1 日,DMV 已收到 405 份自动驾驶车辆碰撞报告。其中,2021年全年自动驾驶事故方面超过 100 起,而来自中国的文远知行有 3 起、小马智行有 2 起,所有其他中国玩家均未发生过事故。

此外,截至 2021 年 11 月 19 日,共有 7 家公司获得加州 DMV 全无人驾驶路测牌照,来自中国的玩家包括百度、AutoX 和文远知行。

唯接管论英雄?

尽管 DMV 的自动驾驶脱离报告在业内颇具权威,但近年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争议。争议点之一就在于:

车辆运行场景的客观复杂性,甚至是安全员的主观判断,都可能会影响到人工接管的次数。

这不禁让人思考,以冷冰冰的接管次数指标对各大自动驾驶玩家的实力进行排位,是否真的客观合理(详见新智驾此前报道《自动驾驶,别再谈「接管」色变了》)。

诚然,接管次数与技术安全性有着紧密的联系,常见交通场景的稳定处理是成熟自动驾驶系统的基本素养,而且只有做到不依赖安全员以及任何形式的人工直接干预,自动驾驶技术才能带来更大的商业价值。

但需要注意,目前道路上自动驾驶所遇到的主航道问题(包括已知的危险场景)还远远没有全部解决。在不同场景下,哪怕是同一个自动驾驶系统的接管次数也可能出现巨大差异。

曾有业内人士向新智驾表示,如果是非 pr 环节(比如研发测试阶段),玩家们甚至更倾向于选择更加复杂的场景去磨炼系统——测试的意义就是找问题,只有不断找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推动系统进入稳定迭代期。

因此,人工接管的频次或许并不能简单与自动驾驶技术不成熟划上等号,接管率也不适合当作评价自动驾驶系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

更重要的是,自动驾驶已经逐渐步入商业应用阶段。据麦肯锡预测,无人驾驶汽车到 2025 年可以产生 2000~19000 亿美元的产值;高盛则估计,到 2050 年自动驾驶产业规模有望超过 6000 亿元,发展过程呈现指数级增长。

也就是说,在可预见的未来里,自动驾驶将进一步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作为一项为人类出行服务的技术,其系统性能、成本把控、产线管理、乃至是用户体验或许都需要深度优化。

雷峰网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雷峰网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分享:
相关文章

主编

WeChat ID:JANE_WW5 | 关注智能汽车以及自动驾驶
当月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请填写申请人资料
姓名
电话
邮箱
微信号
作品链接
个人简介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验证邮箱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请验证您的邮箱
立即验证
完善账号信息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设置密码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立即设置 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