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峰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AR/VR 正文
发私信给田苗
发送

1

专访清明上河图VR制作团队:如何带你穿越回千年前的汴梁?

本文作者:田苗 2016-09-22 19:49
导语:中秋节期间,乐视VR平台率先上线了《清明上河图》VR短片。该短片由乐视VR出品中心创作,是“VR文化复活系列”的第一部作品,属于全CG制作,时长5-6分钟。

专访清明上河图VR制作团队:如何带你穿越回千年前的汴梁?

先感受一下最近很火的万人空巷场景。

去年,北京故宫博物院也出现了这样的情景,那次的“万人空巷”是为了一幅《清明上河图》。当时的媒体报道是这样的:

专访清明上河图VR制作团队:如何带你穿越回千年前的汴梁?

但,这幅画作到底好在哪,高晓松在他的节目“晓松说”中这样说道,它的价值在于其戏剧艺术价值,戏剧故事。后人画作模仿的更多是故事流程。”

或许,这正是现在一些VR厂商选择《清明上河图》为素材的原因。中秋节期间,乐视VR平台率先上线了《清明上河图》VR短片。该短片由乐视VR出品中心创作,是“VR文化复活系列”的第一部作品,属于全CG制作,时长5-6分钟,内容选择的是画中虹桥场景。

场景的选择

专访清明上河图VR制作团队:如何带你穿越回千年前的汴梁?

原画中的虹桥场景(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截取自维基百科)

关于VR文化复活系列,乐视VR出品中心总监夏冰介绍到,出品中心的任务是和国内一些优质的机构或影视公司合作,出品和制作一些项目。他们希望“能做一些有创意,具有探索性、创新性和文化传承性的项目,当时选取了一些可能非常适合VR展现的内容,文化是其中之一。”

一是因为,广泛的受众群众,“在此基础上做一个VR版本,大家比较容易接受”;再者,“VR展现形式可以帮我们更好的表达一些历史、文化以及知识性的东西,具有VR的观赏性。”

文化毕竟是个既抽象,又覆盖范围广的概念,选择适合制作成VR的素材是第一步。

“我们定了三个方向,分别是中国的艺术品、历史事件,以及一些历史人物。艺术展示符合VR的表达形式,其中有些原型可供我们参考,更容易让大家接受。历史事件和人物我们也做尝试,但遇到比较明显的问题是,把一个历史事件复原,这其实挺难的。我们需要补充非常多的历史知识,而讲故事的方法在这些历史里面。所以,我们先从艺术开始。”

VR短片选取了画作中的标志性建筑——虹桥为观赏的起点。观众的视线跟随汴河上的船只走上河岸,穿过城楼,一路上街道两侧打铁的,贩卖的,商铺林立;街道上,行人来来往往,有的乘坐马车,有的坐着轿子。

夏冰告诉雷锋网,5米多长卷轴不可能全部包含在6分钟的短片中,于是选择了三个比较典型的地方:虹桥、城楼和茶楼。同时,希望能产生对比,有场景变化的感觉,如城里城外、楼上楼下、船里船外。

为什么是第三人称视角?

专访清明上河图VR制作团队:如何带你穿越回千年前的汴梁?

船上的视角

在故事讲述上,原画描写的是北宋年间汴梁老百姓的市井生活,但原画并没有一个特别突出的主线,不能像故事一样从开头看到结尾,他们选择了一家人一天的生活为引导,贯穿在整个VR短片中。这也考虑到八九月份的上线时间,希望与中秋节相关联,温馨的故事背景与节日相符合。

体验后,雷锋网觉得观众更像是一名观光游客,去哪里,看哪里会受到一些引导。

“你下船的时候被挑着担子的人引导,走到城楼里的时候,被婚礼随行的人引导,再被小孩引导到楼下,然后鸟飞过去,视线被引到楼上。视线回到地面,一家人回来,引到奶奶的家门前。最后视线被孔明灯引到天上。”

这些细小的指引如穿针引线般将整个VR短片串联起来,给观众一个合理的心理引导。

“VR里最重要的一点是确定你的位置、坐标,以及你是谁。如果我在船上,一下子到陆地上,再到城门上,没有给你任何心理过度,大家会举得很奇怪。但如果挑着担子的人从你前面经过,你对自己有一个很好的解释说,我可能跟他一样,也扮演的是一个挑货的的人,心理上有引导。”

专访清明上河图VR制作团队:如何带你穿越回千年前的汴梁?

天空中的墨滴

不过,当你以游客的身份走在VR中,感受到的沉浸性似乎受到限制,“为什么不用第一人称,例如让观众变成小朋友的视角?”雷锋网编辑好奇地问道。

夏冰解释说,之前有想过做那种设计,但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小朋友的视角会非常低,《清明上河图》里一些很高的楼,或是周围较高的事物,较低的视角是看不了的,而且很多人也会不适应。我们在拍摄时试过低矮的镜头,视角呈现低矮的状态,和大部分观众的现实身高不吻合,观众不太容易接受。”

由此来看,第一人称视角不仅需要调整适当的镜头高度,还要让观众适应短片中自己充当的角色。而第三人称视角或许有更多的可取之处。

“用客观的镜头记录一个环境,一个体验,不告诉你到底是什么样的身份。你是男生的话,把镜头当做男生,你是女生就把镜头当做女生。而一旦使用第一人称,影片中呈现的是一个男生,但我是一个女生,很多人不是很容易转化这种状态。”

CG建模工作量大

专访清明上河图VR制作团队:如何带你穿越回千年前的汴梁?

结尾处观众视线随着孔明灯上升到空中

和原画中一样,人多、房子多在短片中体现的十分明显,当然,这也是最费时间的部分。

原作是平面的画,“比如说我画了一个街景,那看到的就是街景部分,街里面的一些小巷子,你是看不到的。但做成VR后,你回头可看到这边有马路,有好多房子。这些原画里画不出来的东西,是我们重新再画的。建模部分的工作量特别大。”

另一处稍微花时间的地方是在人物动捕方面,如走路、抬轿子、打铁、提灯笼等动作通过真人动作捕捉来实现。“调整过几次动作捕捉,让它能够跟地面做一个贴合,走路的时候更符合那个人的动作。”夏冰特别提到短片中天空的设计,他们专门请国画的画师,用蘸了墨的毛笔,将墨滴在玻璃板上,把最后呈现的效果放到VR短片里。

“刚开始,我们没想到找国画师傅给我们做,想说用灰色的或是黄色的天空,后来发觉那样太平淡了,没有国画原本的灵动和秀气。当时我们尝试把水墨滴在水里,后来在白色宣纸上滴,最后选择了玻璃板,记录它整个变化。那不如拿这个东西做一个水墨的天空。这个想法跟以往做CG内容是不一样的,兼顾了更多东方特色的东西。”

她一边回想一边说道,“这也没有很多的技术含量,难度就是要反复去尝试,记录墨滴的变化。”

雷锋网了解到,这部短片背后的制作团队曾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巨幅《清明上河图》的制作,此次他们主要负责CG部分,夏冰表示,“因为对题材和作品有非常好的理解,他们能非常快地理解我们的策划和方向。”

下次我们还会排队看真迹吗?

就体验效果而言,雷锋网编辑认为它能带给观众新奇的感受,毕竟当你耳熟能详的事物,以一种新姿态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还是会被惊喜到,而且穿越历史回到过去看看,想必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梦境吧。但就VR技术的应用本身来说,这部短片可能只是一个小尝试,如果加上些互动,或许更具沉浸感,所以短片更像是餐前的开胃菜。

夏冰表示,短片“带给大家一个类似于梦回千年的体验,在画的部分填补的细节,更多是希望展示当时的绘画、文化。”这符合他们想要的效果。她透露未来会推出互动版VR游戏。我们能在VR中体验那时候的一些民俗,集市上的游戏,如射箭、投壶等小游戏,通过这些“可能会补充历史的一些知识点”。

也许,下一次故宫博物院再展出《清明上河图》的时候,大家也不稀罕去排大长队了吧。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分享:
相关文章

编辑

关注VR,和好玩的产品与体验,若愿意可加微信tiansusan,一起聊聊虚拟世界的那些事儿~
当月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请填写申请人资料
姓名
电话
邮箱
微信号
作品链接
个人简介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验证邮箱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请验证您的邮箱
立即验证
完善账号信息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设置密码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立即设置 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