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联影智能主办的分论坛“技术无疆,全球共济:医疗健康如何同绘共生式未来”上,举办了一场由医生VS医生+智能体的人机协同挑战。
据了解,此次比赛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医院)放射科主任兼放射诊断科主任曾蒙苏带队,3 名医生在胸部一扫多查智能体辅助下完成影像诊断与报告撰写,另 3 名医生则凭经验应战。
据联影智能方面对AI科技评论表示,这也是行业里临床医生与Agent在影像诊断上的首次“比拼”。
最终,在现场的3例病例中,智能体在复杂病例诊断上展现出较强优势。在复杂病例诊断上,无AI辅助组医生大约花费8分钟完成诊断。而有AI辅助组医生借助智能体整体效率提升25%。
联影智能方面表示,在复杂病例诊断中,Agent的角色更多是辅助医生做好诊断决策。例如Agent可以在影像侧可以快速进行多图层扫描,大幅减少了浏览时间。同时,Agent可以输出初始报告,缩短报告的写作时间,让医生从“写报告”到“审报告”。
AI辅助组医生正在撰写影像报告
据联影智能方面对AI科技评论介绍,过去AI大多是单病种小模型,只能辅助医生诊断一种疾病。
“如同要专用钥匙才能打开对应的锁”。
查肺结节要用专属钥匙开 “结节锁”,诊肺炎得换另一把钥匙开 “肺炎锁”。要是患者同时患多种疾病,医生需频繁更换钥匙,既不仅增加操作负担,也延长患者等待时间。
更关键的是,当前 AI 应用中,阅片与报告撰写是割裂的:影像数据与诊断内容无法实时关联,关键信息需重复迁移,流程繁琐且易中断临床思维。
2024 年初,中山医院放射科与联影智能共同将胸部平扫 CT 确定为首个一扫多查应用场景,锁定 73 种胸部异常作为目标病种,共收集40多万胸部CT影像数据。
而在联影智能与中山医院的合作中,中山医院放射科专家深度参与算法优化、产品设计全流程,从临床实际需求出发提出改进建议,推动产品持续迭代,使其更贴合一线诊疗习惯。
历时一年多攻坚,双方成功研发出业界唯一的胸部一扫多查智能体,依托胸部平扫影像,可自动检出肺结节、骨折、肺气肿、主动脉增宽等 73 种胸部常见异常,其平均 AUC 值达 94%,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中山医院放射科曾蒙苏主任表示,AI 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失误,更重要的是降低了人力成本,低年资医生+AI也能拥有较高的诊断水平。
“未来,我相信 AI 会进一步解放我们的双手,让工作更轻松。”
他同时表示,agent工具的出现也对医生的要求会更高:必须更细致地书写每一份诊断报告,确保临床医生能清晰理解,真正为患者的后续诊疗提供助力。
(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