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峰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智慧城市 正文
发私信给王德清
发送

0

阿里腾讯“逐鹿中原”

本文作者:王德清 2020-09-06 16:52
导语:3.57 亿元订单花落谁家

武汉作为防控新冠疫情的“英雄之城”,疫后重建备受瞩目。

日前,湖北省政府引发了《湖北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方案》中表示,聚焦新基建、城市补短板、产业园区提升等十大领域,三年内实施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强功能、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推动湖北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

阿里腾讯“逐鹿中原”

“十大工程”滚动项目库项目达4572个,总投资约2.3万亿元,其中新基建项目达595个,总投资7731亿元,拔得头筹。

就在近日,武汉武汉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武汉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发布了武汉市智慧城市基础平台(一期)项目建设及服务招标(采购)公告,旨在构建一个数据融合贯通、应用统一支撑、运行精准分析、指挥高效协同的智慧城市基础平台。预算金额 为3.5739 亿元。

毋庸置疑,这一订单将受到阿里和腾讯这两个智慧城市头部玩家的瞩目。

阿里腾讯逐鹿中原

对于武汉这座城市,阿里和腾讯一直都在默默布局,也一直相互较劲。

“智慧交通”阿里云与武汉合作“首秀”

在2015年,阿里巴巴集团与湖北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大数据、云计算和智慧物流等领域合作。第一个落地场景就是“智慧交通”。

阿里腾讯“逐鹿中原”

ET交通大脑在武汉汇集交警、交委、城投、公交等分散的各部门交通数据,服务武汉交通在规划、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2016年,东湖绿道引入阿里云人工智能担任“首席导游”,为游客提供智能的定制化服务。

在武汉光谷,阿里云建设了“光电子云平台”,通过ET工业大脑为光电子产业提高良品率、预测预警故障、打通产供销链路,提高生产协同能力、降本增效。

2019年,阿里云为武昌区打造了“数字武昌—民生健康云”。2019年7月6日,武昌区卫健局在“全国基层卫生信息化创新大赛”上,荣获“最具基层使命组织奖”等四个奖项。

在今年4月8日,阿里董事会主席张勇表示:“阿里巴巴愿意全力发挥在数字技术和商业上的优势,整合全平台的能力,助力武汉抓好疫情防控、经济恢复和企业服务,尽快推动消费、制造、内贸和外贸的全面回暖。”同时,阿里巴巴还将助力武汉完善城市治理,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新方式。

6月9日,长江云通集团有限公司和杭州阿里巴巴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长江云通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据长江云通官网资料显示:长江云通集团有限公司于2019年8月组建,拥有武汉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武汉城市一卡通有限公司、武汉智慧地铁科技有限公司及武汉公交智通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涉及政务、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市属国资企业,在通卡、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等领域广泛布局。

此举也被解读为,阿里要全面入局武汉智慧城市建设工作。

交通,也是腾讯的入局点

同阿里一样,腾讯入局武汉智慧城市建设也是落地在交通这一场景。

2015年,时任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与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一行,围绕联手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进行了深入交流。

从武汉交警的微信服务号开始,腾讯微信与武汉市开展了多项城市互联网+的合作案例。包括医院挂号、出入境网上预约、12315举报等各项公共便民服务均可在微信里搞定。

在2019年,腾讯与武汉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打造智慧武汉,同时推进腾讯(武汉)数字产业总部落地。根据协议,腾讯将与武汉市政府共同打造WeCity武汉样板,依托腾讯在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积累,共建武汉智慧城市系统平台,并从数字政务、城市治理、城市决策和产业互联等领域推动武汉数字经济发展,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疫情期间,腾讯助力湖北上线“鄂汇办”微信小程序,算得上是城市治理的一次创新。

基于此,湖北省居民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鄂汇办”领取专属健康码,用“湖北健康码”亮码出行,减少了纸质出入证办理、健康信息重复填写过程中的多次人员接触。同时,“湖北健康码”亮码数据有记录,可助力政府相关部门更好的进行疫情防控。

在今年4月7日,武汉解封的前一天,腾讯也宣布了一揽子建设计划。在数字政府、智慧教育、智慧出行、人工智能以及安全等方面与武汉深度合作,全方位助力武汉数字产业的建设与发展。

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方面,腾讯将继续推进腾讯(武汉)数字产业总部的建设,将继续联合武汉本地央企烽火通信,通过武汉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推动武汉市数字政府、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运营。

在智慧教育方面,将在武汉成立腾讯智慧教育基地,进一步加大腾讯武汉在线教育平台企鹅辅导在汉的规模,并在3年内达到4000人的员工。同时,设立腾讯企鹅辅导线下体验中心,以武汉为起点辐射全国。

在智慧出行领域,将建设腾讯(武汉)智慧出行基地,并成立腾讯出行学院,与东风集团联合培育汽车产业数字化人才,推动武汉地区汽车智能网联领域的创新创业孵化。

腾讯还将成立腾讯云小微人工智能实验室,专注研究人工智能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同时,腾讯网络安全学院也将落地武汉。

……

此前对于阿里和腾讯在武汉的布局,就曾有评论称:“这是在逐鹿中原,对于阿里巴巴和腾讯来说,武汉都是华中最重要的市场。

或有异军突起

在智慧城市领域,阿里和腾讯无疑是领军者。

对于阿里来说,杭州城市大脑、海口城市大脑等成功案例,成为其在智慧城市领域最有利的助推剂。

但腾讯也毫不示弱,数字广东的建设成果,也奠定了腾讯在智慧政务领域的行业地位。

虽然,阿里腾讯这些顶级玩家实力非凡,但也不乏其他玩家异军突起。

日前,智慧黄石建设运营项目招标结果正式出炉,中标企业为中国系统,该项目涉及金额4.2亿元,黄石市大数据信息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招标方,将与中国系统形成全方位战略合作,成立合资公司。

阿里腾讯“逐鹿中原”

但在雷锋网看来,对于武汉此次抛出的订单,阿里和腾讯的赢面较大。

武汉作为国内较早谋划智慧城市的城市,发生过智慧城市纠纷。2013年12月5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微软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商定在微软公司武汉分公司落户开发区、智慧城市CityNext)项目合作等六个方面开展战略合作。

2013年12月,武汉开发区、微软公司以及微软公司授权的华胜公司共同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武汉开发区在未来三年内投入不低于2500万美元资金购买微软产品和服务,用于建设基于微软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与智慧城市云平台;微软公司授权华胜公司作为武汉开发区智慧城市项目集成与运营商,负责武汉开发区智慧城市的集成,并与武汉开发区共同承担智慧城市的运营服务。

2013年12月31日武汉开发区授权智慧公司与微软公司授权的华胜公司正式签订《购买基于微软CityNext技术建设智慧城的产品和服务项目合同书》、《关于“购买基于微软CityNext技术建设智慧城的产品和服务项目合同”变更协议》,以及八个合同附件。

四年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于2016年12月5日出具《武汉开发区智慧城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及配置方案评估报告》,认定由微软公司提供的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及配置方案的完整性、合理性、安全性、兼容性都存在较大问题,产品配置方案缺乏测算依据,不能成为项目建设的直接指导。因此提起诉讼,智慧公司起诉主张返还项目合同项下已付的软件款和技术服务费用,并要求退还相关软件和服务。

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对于这次的智慧城市基础平台的招标,具有优秀案例的阿里腾讯或将进行巅峰对决。

武汉要打造一个什么样的基础平台?

针对武汉的招标公告,雷锋网摘取了一些重要信息:

建设城市基础数据归集系统

归集全市政务数据及相关社会经济数据,建设“集中汇聚、高度融合、及时更新、切实可用”的城市基础数据归集服务体系,提升城市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和数据服务水平,及时更新政务信息资源“三清单、一目录”,建立公共数据资源清单,推进全量基础数据向城市基础平台汇聚,形成海量数据资源池。

(1)摸清数据资源底数

根据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新的要求,按照国家、省、市相关标准,对全市现有需求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及数据资源目录等进行全面梳理和重构,建立健全日常更新、维护、核验与发布机制。

(2)建设数据资源基础库与主题库

建设物理集中、逻辑融合、及时更新的大数据资源池,实现人口、法人、地理空间、宏观经济、社会信用、电子证照、物联网感知7大基础数据库的集中汇聚和统一管理;完成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经济运行、社会治理、城市管理、养老服务等17个主题数据库建设;建立社会经济数据、互联网数据采集渠道,加强与政府数据的汇聚融合。

(3)建立数据共享与管理机制

完善数据交换平台,提供政务数据资源的采集和交换。建立完善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和数据使用反馈机制,协助制定武汉市数据资源管理相关办法和实施细则,推行数据治理流程规范化,全面保障和提升数据质量。建立包含数据汇聚及时率、准确率、挂接率、交换率等数据资源指标评估体系,制定数据资源管理考评机制,压实数据汇聚和质量管理责任,全面提升数据质量。

建设智慧城市基础平台中枢系统

构建覆盖全市、技术领先、统一支撑、服务共享的中枢系统,形成数据汇聚、开发、分析、服务、治理、应用一体化的支撑体系。

(1)建设数据中枢

构建数据全流程一体化数据中枢,建设数据感知采集体系、数据融合处理体系、数据共享服务体系。实现从数据采集、处理、分析、服务到应用的全流程贯通,形成全市覆盖、技术领先的大数据支撑体系,有效推进武汉市经济发展、社会民生、城市管理、安全应急、决策指挥等高效运行和应用创新,有效推进基于大数据的政府治理能力和城市管理能力的提升。

(2)建设人工智能中枢

建立开放共享的人工智能能力中心,接入视觉、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的算法能力,提供算法管理和开放等功能;构建人工智能服务平台,实现算法模型和算法能力的场景式编排,并向应用提供服务接口,支撑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建设;加快探索城市服务、城市治理和城市决策等领域应用场景,实现智慧城市基础平台“智力”赋能。

(3)建设区块链中枢

基于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点,深化区块链与电子政务的技术融合,为市民和企业提供更加智能、便捷、优质的服务。

(4)建设应用中枢

围绕智慧城市各类业务应用的共性建设需求,建立开放融合的应用中枢。建设应用服务平台,实现组件服务的统一发布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建设应用运营平台,辅助运营优化,助力数据增长;建设应用开发平台,提升应用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避免重复建设;建设应用支撑平台,提供统一身份核验、统一用户中心等公共业务支撑;建设应用接入平台,为各类应用提供安全、可控、高效的接入和鉴权等服务。

依托智慧城市基础平台,构建智慧示范应用

(1)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首期,优化升级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推进各级各类业务系统开展深度对接,营商环境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网络通、业务通、数据通,电子证照应用率达85%以上,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一网通办”线上事项达1000项以上,“网上办”事项比例达95%以上,全程网办事项比例达70%以上。

两年内,深化推进各级业务系统全面深度对接,省市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深度互联互通,全面实现全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各项指标达到全国前列。

(2)推进政府办公“一网协同”

建设政务协同办公即时通信系统,建设督查督办系统和更多办公应用,覆盖单位包括各区(开发区、功能区)以及市直有关部门和单位,为各相关单位提供统一的移动办公入口。深度对接各区各部门已建办公OA系统,集成各类政府办公智能应用30项以上。

(3)打造民生服务“一码互联”

依托智慧城市基础平台,构建全市通用的“市民码”,连接城市服务各类场景应用,实现“多码合一、一人一码、一码互联”。打造统一的城市服务入口,覆盖生活缴费、智慧停车、公共交通出行、预约挂号、社保公积金查询、交通违法处理等各类信息服务,实现120项以上公共服务一站聚合、一码互联。连接医疗、养老、社保、交通、文化、体育、旅游、水电气等公共服务,切实增强市民体验感和获得感。

(4)打造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打造城市运行管理平台,集成城市体征监测、态势感知、大数据建模分析、综合管理、应急协同、指挥调度等功能,整合相关部门资源,运用城市信息模型技术,在社会治理、应急预警、民生需求、产业发展等领域建成60个以上城市运行指标模型,逐步构建与城市运行同步的数字孪生城市,全时空协同处置城市运行各类事件。建成“能感知、能思考、能指挥、能决策”的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体系。通过建设综合指挥平台,利用GIS和三维建模技术,建立和健全统一指挥、功能完善、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综合指挥机制,全面提升城市运行管理能力。

(5)完善社会治理“一网共治”

构建人群分析、社区监测、公共安全、市场监管等社会治理事件发现引擎,通过事前采集、事中跟踪、事后反馈的全闭环事件模式进行事件流处理。依据风险研判规则和分发策略对事件进行智能调度,根据事件跟踪对事件态势进行实时感知。对接“民呼我应”“社管平台”“一码互联”、执法监管等主要社会治理类应用系统。集成更多社区事务信息化、智慧化,掌握民情动态和服务需求,切实减轻多头填报等基层工作负担。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事件智能感知,为智慧社会治理提供支撑,建设社会诉求“一键回应”。

(6)推进企业服务“一站直通”

畅通企业诉求渠道,落实惠企政策精准化服务,重构全市信用数据体系,打造更多企业服务的应用场景。实现政府和企业线上线下一体化无缝对接,通过全过程跟踪服务、跨部门协作监管,构建快速响应企业诉求的闭环服务链,提高政府企业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

构建智慧城市基础平台支撑体系

(1)构建安全体系

智慧城市基础平台安全体系按照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等法律法规要求,以建立城市网络安全纵深防御体系为目标,从网络通信层、计算与存储层、数据层、应用层四个层次采用多种安全防御手段或工具实现对系统的防护、检测、响应和恢复,以应对智慧城市基础平台的安全技术风险。通过建设安全运营管理中心,配套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新型安全运营技术和管理体系,以自动化的手段和科学合理的方法实现最短时间内对安全事件进行有效处置,保障智慧城市基础平台的网络空间安全、稳定,智慧应用系统持续、有序、安全运转。

(2)建设运维体系

建设一套运维管理平台,为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应用四大中枢提供运维管理支撑,同时运维管理平台通过开放标准化的接口对接云管平台,从逻辑层面和数据层面实现智慧城市基础平台的统一运维管理。

(3)制定标准体系

从总体、技术、业务、管理、运营等维度制定适合本项目建设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制定统一的规范和标准。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分享:
相关文章

云基建主编

云基建主编,关注云计算赛道,寻求报道、爆料请联系作者:15811539880
当月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请填写申请人资料
姓名
电话
邮箱
微信号
作品链接
个人简介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验证邮箱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请验证您的邮箱
立即验证
完善账号信息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设置密码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立即设置 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