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峰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专栏 正文
发私信给谢阗地
发送

8

大疆有钱,哈苏有逼格,但与无人机无关

本文作者:谢阗地 2015-11-07 19:49
导语:似乎,大疆越来越不愿意被定义为一家无人机公司,昨天大疆高调宣布入股哈苏,成为少数股东并进入哈苏董事会。

大疆有钱,哈苏有逼格,但与无人机无关

似乎,大疆越来越不愿意被定义为一家无人机公司,昨天大疆高调宣布入股哈苏,成为少数股东并进入哈苏董事会。

这是一件事颇让人看不懂的消息。昨天我看到之后发了一条朋友圈:

“哈苏准确的装逼姿势是:蔡司镜头+哈苏机身+飞思数码后背。也就是说,光学镜片和数字影像系统哈苏自己都不太玩。而航拍需要的恰好是哈苏不太玩的这两者。”

最易于理解的解释是,大疆需要给自己的品牌“抬轿子”。无论如何,哈苏品牌的逼格如同一条高高在上的金线,如题图,阿波罗12号登月的时候,携带的是哈苏的相机。

大疆成为这样一家高逼格公司的股东,是脸上有光的事情。

更为有趣的是,哈苏似乎是大疆“希望成为”的那种公司——

产品极其专业,价格极其昂贵,利润率傲人,富豪适用且中产向往(以及屌丝用不起)。

哈苏不航拍

大疆在其官方公告中所称的“巩固在航空影像领域的领先地位”,客观上有失偏颇。

并不能因为哈苏跟着NASA登月了就在航空影像领域有什么独门技术。事实上尼康与佳能的顶级全画幅(135mm)相机都陪伴宇航员上过太空。

更重要的是,大疆目前最大的画幅是4/3,比消费级数码单反APS-C画幅还要小。

大疆有钱,哈苏有逼格,但与无人机无关

上图展示了不同画幅感光面积的对比。事实上,在大疆的精灵3无人机上,无论是4K还是1080P,都是指像素的大小,实际感光元件面积都要小于上图展示的最小画幅规格。

显然,跳过135系列画幅直接和专注于120中画幅的哈苏玩耍,并不适合用来说明大疆有征服“老头子摄影师们”的野心。

并不是没有人用大疆的专业无人机挂载更大画幅的摄影器材,比如各电视台的航拍标配(比如《爸爸去哪儿》或者《奔跑吧兄弟》)基本是大疆S1000飞行平台挂载佳能5D3。值得一提的是,哈苏的相机与135全画幅相机相比只会更重不会更轻。

显然,哈苏在消费级市场上并不能给大疆提供什么帮助。

在专业影视领域哈苏也并不是一个流行选择。哈苏擅长的是需要巨型幅面印刷出图的商业摄影(比如铺满大厦一面墙的时装照)和对精度细节要求极为苛刻的工业摄影(比如建设摄影)。显然,这两个领域还没有无人机什么事情。事实上,用哈苏来拍视频之前也是闻所未闻。

如果哈苏对大疆并没有什么帮助,那么大疆为什么要投资哈苏呢?

一位资深的商业摄影师给我的答案可信度稍高,他说:“哈苏都快破产了。”

考虑到我大学时期的摄友中,唯一一位用哈苏的朋友,现在只用iPhone拍照,我觉得哈苏的销售收入要持续增长确实有难度。屌丝们买不起,小开新贵们在用手机或者微单,坚守哈苏的除了企业用户之外,就剩下一批贵族老爷子摄影师了——众所周知,这个人群的数量和消费活动只会与日俱减。

在这个局面下,哈苏需要大疆远超过大疆需要哈苏。而且,哈苏需要的主要是大疆的钱。

真是令人沮丧的答案啊。听上去是,大疆对哈苏说:“我带着钱,你带着逼格……你可千万带着逼格啊!”

相对于半年前大疆投资农业无人机领军企业天翔科技时低调到几个月后大家才知道。这次投资哈苏可是第一时间迫不及待的公布了信息。但我会认为前者对大疆的意义要远大于后者。

大疆对哈苏会有什么预期吗?

来自航模行业(别逗了,无人机行业那几个初出茅庐的创业者能说出个啥来)的一些观点表示:如果有,会很失望!

大疆和哈苏的战略合作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一、联合开发航拍系统或产品。

这个前面已经说过了,哈苏这种中画幅就不适合挂到无人机上。而且哈苏根本不碰类似图形图像处理和数据传输这种事。那是飞思(phaseone)干的活——顺带说一句,据说当初飞思差点收购了哈苏,但最后收的是玛米亚;玛米亚和哈苏在中画幅相机领域的竞争关系,类似佳能和尼康在135单反领域的竞争。

所以,这不太可能。

二、彼此拓展客户。

大疆手里有一批高价值的影视创作者客户,比如各种真人秀的工作室(他们手里有IP啊!)。而哈苏手里有一批奢侈品客户群。如果哈苏或者大疆有一方想彼此渗透这两个人群。这件事也是有意义的。

但理论上,哈苏应该不会这么干。毕竟,《港囧》里那个霍金状的老头子在商场里飞精灵3这种事,只可能在电影里出现。

大疆有钱,哈苏有逼格,但与无人机无关

上图是安杰丽娜朱莉的一组时装照,她坐在一台中画幅相机旁,我不确定是不是哈苏。但关键点是,把这相机拿走,换个塑料壳的大疆悟在边上,还有时尚感么?

再打个比方,沃兹尼亚克,或者比尔盖茨操着一个无人机遥控器的照片,是毫无违和感的。你试试卡尔·拉格斐(香奈儿设计总监,俗称“老佛爷”)在时装周上抱着一台无人机走红毯?

——是的,人家可以端着一台哈苏走(下面老佛爷这张照片,我也不知道他手里拿的是哈苏还是玛米亚),但绝对不会端着一台大疆走。

大疆有钱,哈苏有逼格,但与无人机无关

我打这些比方的目的是——你得理解,向哈苏的客户推销大疆,有可能让哈苏流失客户。不过你可以向大疆的客户推销哈苏,虽然我觉得他们对索尼可能更感兴趣。

三、专利共享。

有人把大疆投资哈苏,与小米收购Segway相比,颇有中国公司扬眉吐气的意思。但这两者完全不是一码事。

小米首先是有生态链公司Ninebot生产平衡车,然后才有收购Segway全盘接收其专利与市场。而且半年就利用Segway的专利做出了1999的双轮平衡车——从实际体验来说,比乐行2013年发布的卖7999的平衡车性能好出一个数量级。

但大疆投资哈苏可能不会有这样的建树。在模型领域有一个可以对标的案例,玩动力模型的玩家应该都有所耳闻:殿堂级的日本模型品牌KYOSHO已经全资收购欧洲模型品牌Team Orion有十多年了。这十多年里,Team Orion基于欧洲专利法规未向KYOSHO开放任何专利,也没有形成有效的产品协同开发。最后两者的关系就像是专属供应商,以及品牌联署。而近些年来KYOSHO也是每况愈下,Team Orion的姿态则是摊手“怪我咯”。

与欧洲(尤其是非英语国家)的公司打交道,试图在专利、客户、市场渠道等方面实现融合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情。而大疆和哈苏面向的都是专业市场,这带来的麻烦会更多。

听完上面的故事你大概可以理解为什么大疆要在公告里强调“哈苏和大疆继续各玩各的”。因为与欧洲公司打交道,贸然宣布任何合作的方向都有可能带来巨大的纠纷。

所以大疆与哈苏专利共享这件事,在可预见的未来,发生的概率很小。

四、大疆不(怎么)玩无人机了。

这是一个颇为大胆的猜测,但是我仔细阅读了大疆的公告。公告里引用汪滔的话说:“……将进一步拓展影像技术的疆界。”

注意,不是航空影像,而是影像技术。似乎可以理解为,这件事“可以”与无人机无关。

考虑到大疆今年来发布的包括专业级和消费级手持云台,以及自主开发4/3画幅的相机。大疆豪不掩饰自己在专业影像领域的野心。

但客观上,无人机在专业影像领域扮演的角色是很有限的。大疆要在这个领域深耕,需要更多的影像设备产品,从周边产品到核心产品。

更重要的是,大疆需要让自己的客户意识到,自己是做影像工具的,而不仅仅是做无人机的。

如果大疆需要一系列事件来让大疆逐渐改变自己的品牌定位。加入哈苏董事会,是个不错的开始。毕竟,首先你得进入这个圈子。而且,松下、索尼、佳能、尼康大概应该是不会让大疆入阁的。

不过,这样一来,哈苏也就是块招牌而已。

大疆面临的微妙局面

分析完以上四种可能性之后,估值百亿美金的大疆,面临的局面有些微妙。

2013年大疆推出Phantom 2,2014年大疆推出Inspire 1。这两款产品毫无疑问是颠覆性级。大疆也由此建立了技术超越竞争者两年以上的同业认知。当然,那也是大疆的资本吸引力爆发的时候。

但受限于客观技术条件与市场开发进度,Phantom 3的技术升级远不如Phantom 2推出时那么具有革命性(事实上,大部分技术是从Inspire上降级部署下来的)。

技术升级的放缓——当然,也可以说是在技术细节上的深耕。客观上正在给其他无人机创业者以机会。

大疆无人机产品的定价梯度,客观上已经把3000元以内的无人机产品市场放弃了。但其他创业者苦于技术差距太远,还不能在这个价位内做到逼近大疆产品的体验。

但时间会磨平一切。如果大疆不能跑得像以前那么快,那么有分量的挑战者很快就会出现。

也许客观上会有通用技术的瓶颈(比如电池),也许主观上技术投入与市场规模扩张不成比例。但是身为先行者和领导者,这种被挑战的情况是一定会出现的。

——上面这些话听上去有点唱衰大疆的政治不正确。其实我想说的只是,投资哈苏这件事,真的对大疆,尤其是大疆的消费者,没有任何帮助。

我唯一不认同大疆的一件事是:

大疆成功的把只有少数专业人士才能操作的工具易用化廉价化普及化,但大疆在公开场合发表言论认为航拍就应该是专业人士操作的活动,并反对比大疆更廉价的无人机产品。

而哈苏,是一个只有少数人,少数专业人士消费得起的品牌。

你知道我想说什么。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大疆有钱,哈苏有逼格,但与无人机无关

分享:
相关文章

GM

Story teller
当月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请填写申请人资料
姓名
电话
邮箱
微信号
作品链接
个人简介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验证邮箱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请验证您的邮箱
立即验证
完善账号信息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设置密码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立即设置 以后再说